simon

simon

github

BBC-Meet Romans with Mary Beard—认识古罗马人

BBC-Meet Romans with Mary Beard— 认识古罗马人#

Created: May 9, 2021 9:37 PM
Tags: 纪录片

Untitled

这是上周末我看的三集 BBC 纪录片。非常推荐大家看看。可以从两千年前的国际大都市生活中找到对如今都市生活的启示。

与多数介绍古罗马杰出人物如皇帝、哲学家和将军的纪录片不同,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古罗马的普通人,例如奴隶、祭祀、商人、烘培师、建筑工等等。介绍他们如何来到、生活,最终死亡在这个古代的超级都市。

之所以可以与这些逝去了 2000 多年的人交谈,一瞥他们的生活,是因为古罗马人有个很特别的习俗 — 制作大理石的墓碑,小的墓牌上会有逝者的名字、生平、职业、塑像等等,而大型的墓葬会有如主题公园或者职业社区一般。古罗马人的幽默、苦难和快乐也都记录在这些可以穿越时空抵达到现代的墓碑上。

古罗马人#

对于这个大都市的第一个问题。这些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又为何聚集在此?

古罗马从一个城邦起步,不断对四周的城邦和地区进行征服,每次凯旋归来,除了获得了新的领地、财富、食物之外,还有奴隶。

而且与过去我们印象中中世纪的奴隶不通,古罗马的奴隶可以获得自由,成为罗马公民,甚至可以成为奴隶主的合法妻子。实际上,在古罗马的词汇中,家庭一词不光包含家族内的血亲,也包括奴隶。这也解释了为何奴隶主的家族墓地里同时葬有主人和奴隶、甚至规格上都没什么区别。

其次,罗马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特权。五湖四海的人来到罗马,几乎每个在罗马的人祖先都是移民。但所有的移民讨论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文化,而是如何践行成为罗马的人,他们甚至会嗤笑那些带有异域文化的人,这与我们现在的多元化有着不同,也有很大的相似处,例如外地人来到上海后,想要融入上海人群体的这种行为。

罗马城#

罗马城是超过百万人口的都市,是维多利亚的伦敦以前最大的西方都市。如此多的人汇聚在一起,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喂饱他们?如何居住?

这样的超级都市在食物上是无法自给自足的,因此食物是要靠进口。

  • 罗马城中心有一座与其极为不符的山峰 — 特斯塔山,意思为破罐山,如同其名称,这是由古罗马人使用过的罐子的碎片整齐堆积而成的。
  • 双耳细颈罐,是古罗马人用来运送橄榄油的容器,由于橄榄油会逐渐渗入到罐子的缝隙里,无法洗干净,最终导致罐子腐臭无法再次使用,只可以堆积在此。这些罐子上会刻画来源,大多数的橄榄油都来自于西班牙。

罗马还从埃及进口粮食,在古罗马,烘培师是一个很有钱途的职业,我们可以从墓葬(马库斯・维吉尔・欧律萨万斯)看出。他生前是一个面包师和承包商,他给自己造了一个主题墓碑,造型是面包烘培坊,上面还雕刻了面包的整个烘培过程。

大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度分工化,人们也进行职业化。人们开始以自己的职业介绍自己,称为金匠、服装设计师、理发师、珍珠商。(郊外的公共墓葬公园,每个人都标注着他们的职业)

高层公寓及公共设施#

为了安住百万人口,古罗马时期,就存在大量的六层楼左右的高层公寓,一楼是商店,二楼是富商居住,三楼往上,越高层租金约便宜,空间被切割的就越小。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电梯的缘故吧。

这样的公寓和我们现在的住房,从外在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内部却有极大的不同,没有供暖、供气、供水和排水管。因此,古罗马人的这些活动都无法在家里完成,一切都依赖公共设施,由此应运而生的有

  • 公共卫生间 — 解决下水道问题
  • 公共浴室 — 解决个人卫生问题,后期演变为社交场所
  • 餐厅和烘培坊 — 解决吃饭问题

可以说和现在都市人很类似的地方就是,古罗马人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公共设施。但与之前固有的罗马人热爱社交(例如公共浴场)不同的是,实际上也有很大部分是当时落后的个人设施导致的,这就很有意思。

可以说现在的很多行业和设施的出现,在 20 世纪是出自于工业化带来的职业化和细分。是生产力发展超越社会发展后的产物。出现了同样情况的古罗马,却是另一个不同的原因。是

看这部纪录片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发现同样作为超级都市,千年前的罗马和现在的上海、纽约、伦敦等城市面临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例如:人口来源、食物供给、交通住房、职业等等;同时又由于科技的进步,很多问题变得不同,例如高层由于有了电梯,不再是越高越便宜;人们有了个人的浴室后,去公共浴室的理由由必须变为一个社交或者更多的享受。还有一些是古今之间绝对的差别点,例如罗马的奴隶制,例如罗马人对墓碑的设计与修建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